唐诗三百首第244首金昌绪的《春怨/伊州歌》,收录于清人孙洙(蘅塘退士)《唐诗三百首》第八卷五言绝句。
《 春怨 》
作者:金昌绪
打起黄莺儿,莫教枝上啼。
啼时惊妾梦,不得到辽西。
诗句解释
伸竿打走那只黄莺儿,不让它在枝头上鸣啼。
啼声惊破了我的好梦,使我不能够到达辽西。
通用解释
把黄莺儿赶跑吧,不要让它在树枝上啼鸣,因为它的啼鸣会惊扰我的好梦,让我无法在梦中前往辽西。
诗句注释
春怨:题一作《伊州歌》。
金昌绪,生卒年不详,余杭(今浙江杭州)人,生平事迹不详。《全唐诗》仅录存这一首。
打起:赶走。
莫教:不让的意思。
诗句赏析1
后人点评:
明人王世贞:“打起黄莺儿”云云,不惟语意之高妙而已,其句法圆紧,中间增一字不得,着一意不得,起结极斩绝,而中自纡缓,无馀法而有馀味。(《艺苑卮言》卷四)
这是一首闺怨诗,为脍炙人口、广为传诵的五绝名篇之一。本诗构思新奇,取材单纯而含蕴丰富,意象生动,语言活泼,具有民歌色彩。它通篇词意联属,句句相承,环环相扣,四句诗形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,达到了“就一意圆净成章”的效果。
诗句赏析2
这是一首风貌新奇、构思独具特色、千百年来为人们所喜爱和传诵的怨情诗。诗的开始即给人们造成悬念,闺中少妇梦醒后拿起长竿去“打起黄莺儿,莫教枝上啼”的这种突如其来的动作,是使人莫名其妙的。但是,当人们弄明白是因为这不懂事的黄莺竟把春闺美梦给吵破了,以致不能和远戍辽西的丈夫在梦中相会,所以不能不对黄莺产生怨情。迁怒于黄莺,实际上是思妇的深情流露。到此,诗的春怨主题,生动活泼地反映出来。二十个字,先果后因,情深意远,含蓄不尽,极富有民歌风味和浓郁的生活气息。
诗句赏析3
诗歌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呢?私以为主要就在于含蓄吧。这含蓄包含两方面的内容,一是指不像普通大白话那样直言其事,直抒其情,而要艺术性地曲折言之,委婉道出。当然,诗歌也不排斥喊口号似的直言其事、其情,但倘若整篇诗歌都是如此,便和记述文、议论文没有区别了。二是指诗要留有余味,不必说得通透,意在言外,由读者自去吟咏、咀嚼。而对于篇幅短小的绝句来说,后一点就尤其重要。
此诗也是如此,所言的主人公究竟是什么人呢?不必细说分明,一个“妾”字足矣,让读者明了她是一位女子。这位女子是贫是富,与诗歌主题无关;是在室女还是妇人,却可通过意会得知。结句云“不得到辽西”,她想梦中前往辽西去做什么呢?也不必名言,读者自能体会。
总而言之,诗写闺怨,闺中妇人因丈夫远戍辽西而不得归,相思惆怅,只能希望在梦中前去相会。但因为黄莺鸣叫而使好梦易醒,所以要“打起黄莺儿,莫教枝上啼”。黄莺的啼鸣本来含有春光明媚、生机勃发、欣悦鼓舞的意象,但此诗中却反觉可恶,这种对传统意象的反其道而用之,更能凸显主人公内心的相思幽怨。虽然短小,但言外之意是很悠长的,值得反复吟哦、咀嚼。
作者简介
金昌绪
籍贯:余杭(今浙江杭州)
作品风格:圆净活泼
诗人小传:
金昌绪,生卒年不详,余杭(今浙江省杭州市)人,身世不可考,《全唐诗》仅录此《春怨》一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