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诗三百首第115首王维的《汉江临眺》,收录于清人孙洙(蘅塘退士)《唐诗三百首》第五卷五言律诗。此诗融画法入诗,眺襄阳远展到荆门,纵连三江,横通九派,以宏伟的气势写江汉平原的开阔,笔力雄健而意态舒远。天水相接本是古诗中常见意象,诗人结合透视法,一纵一横,江流其长不可知,因此远落天外,烟波浩渺不可见,所以山色正在有无之间,“迷远”之法,尽写江色之无尽与幽深。水势盛大,波澜涌动,近前的襄阳城,甚至远方碧空都随之晃动,隐隐绰绰,若隐若现,渲染汉江无涯的磅礴水势。
《 汉江临泛 》
作者:王维
楚塞三湘接,荆门九派通。
江流天地外,山色有无中。
郡邑浮前浦,波澜动远空。
襄阳好风日,留醉与山翁。
诗句解释
楚国的边地连接三条湘水,长江九派在荆门山下汇通。
江水好像奔流到天地之外,山色朦胧在若有若无之中。
郡县城邑好像在水上浮动,波涛翻滚摇动了远方云空。
襄阳的风光多么美好宜人,我愿在此地痛饮陪伴山翁。
通用解释
楚地的边塞直接着湘水,荆门之地又连通长江各支流。只见此处的江水仿佛奔流于天地之外,而群山形貌,就在水气蒸腾中似有若无。郡城就漂浮在眼前江岸之上,波涛翻卷,摇动着遥远的天空。如此风和日丽的好天气啊,我就应该在襄阳城内仿效山简,不醉无归。
诗句注释
临眺:别本作“临泛”。
三湘:即湘水,古湘水合沅水称沅湘,合潇水称潇湘,合蒸水称蒸湘,故总言之为三湘。
九派:长江在江西境内支流繁多,故称九派,亦地名九江之来由,据《晋太康地记》载,九江之名是因为“刘歆以为湖汉九水(即赣水、鄱水、余水、修水、淦水、盱水、蜀水、南水、彭水)入彭蠡泽也”。
山翁:即山简,字季伦,西晋将领,曾任征南将军,镇守襄阳,传说他好酒,每饮必醉。
诗句赏析1
后人点评:
清朝屈复:前六雄俊阔大,甚难收拾,却以“好风日”三字结之,笔力千钧。三、四气格雄浑,盛唐本色。(《唐诗成法》卷二)
本诗描写了诗人远眺所看到的汉江景色,抓住江流浩渺、山野阔远的特点,表现出襄阳山水的雄奇壮美。全诗气魄雄伟,境界开阔。诗题中的汉江就是汉水,源出陕西,经湖北入长江。临眺是登高望远的意思。
诗句赏析2
这首诗描写作者泛舟汉江所见的景色,表现襄阳山水的壮丽,抒发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。首联总写汉江与楚地的三湘相接,与荆门的九派相通,极有气势。二联接着描写在舟下远望所见的水光水色,生动地表现了汉江的浩瀚空阔,伟丽雄奇。此二句历来为人传诵。三联则近写汉江。江面壮阔,城郭像在水面上浮动;波涛汹涌,浪拍云空,高天也在动荡。诗的尾联直抒对襄阳风光赞美之情,充分表现诗人对大好山河的热爱。全诗色彩明丽,意境壮阔,是王维“诗中有画”的又一名篇。
“江流天地外,山色有无中”为此诗中的名句,给后人以启示。权德舆《晚渡杨子江却寄江南亲故》:“远岫有无中,片帆烟水上。”欧阳修《平山堂》:“平山栏槛倚晴空,山色有无中。”纪昀评此两句:“五六撑不起,六句尤少味,复衍二句故也。”
诗句赏析3
汉江即汉水,源出今陕西省宁强县,流经湖北省襄阳市,至武汉市注入长江,此诗应为王维乘舟自汉水而下,途经襄阳时所作。
首联写地理,“三湘”、“九派”,以见水路纵横,气魄宏伟。其在襄阳,不可能望见荆门,言及荆门,为其是长江锁钥,沟通三湘、九江故也。颔联极出色,说江流浩荡,如在天地之外,山色空朦,恰又有无之中。然而气魄虽雄,却又非李、杜等人笔法,而纯是王维诗之独特意境。李白诗汪洋恣意,往往蕴含着奋发向上,永不停歇的斗志,杜甫诗则于此斗志之外,更添悲天悯人之情。王维这两句诗,却于宏大中见有禅意:江水浩荡,原与凡尘无涉,凡人所居天地之间,而江水故似在天地之外;山色因江流澎湃,水气蒸腾而似有若无,又见山本为空,不堕红尘。
颈联虽亦佳妙,但比之颔联则相差甚远。因江雾蒸腾,故襄阳郡城都似载沉载浮,如有动感,此句与“山色有无中”实有重复之味。再见波澜壮阔,直接高天,似乎摇撼长空,气概虽雄,却又与“天地外”相冲突。故纪昀言此颈联“撑不起,六句尤少味,复衍二句故也”,也就是说,诗的主体唯前二、后一三联而已,颈联两句是因结构不协、内容不足而特意增添上的,有硬塞凑数之嫌。我们不能否认,这两句其实也很不错,尤其“浮”、“动”二字运用甚佳,但在他人为佳句,在王维也只普通,在他诗为佳句,在此诗中便略显无力。
前六句写景,尾联便抒情,说如此般好天气,正该仿效山简,在此留醉。山简是晋代名士,镇守襄阳之时,因当地习某园林甚佳,便常前往习家池上游览宴饮,尽醉而归。诗人用此典,一方面表达出对襄阳山水的热爱之情,同时也含有仰慕魏晋名士潇洒无羁之意,此亦王维之独有特色也。
作者简介
王维(701-761)
字号:字摩诘
籍贯:太原祁(今山西祁县)
作品风格:清淡自然,辞秀调雅
诗人小传:
王维(701年~761年),字摩诘,祖籍太原,父辈迁居蒲州(今山西省永济县),是唐代最著名的诗人之一。他于开元九年(721年)中进士,旋任大乐丞,因故谪为济州司仓参军,后归长安。安史乱之前,王维累官至给事中,他一方面对当时官场感到厌倦和担忧,另一方面却又恋栈怀禄,不能决然离去,于是随俗浮沉,长期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。
王维诗画俱佳,也通音律。他在诗歌上的成就很高,无论边塞诗还是山水诗,各类主题皆有佳作,苏轼赞为“味摩诘之诗,诗中有画,观摩诘之画,画中有诗”。王维中后期诗作多描摹田园景物,再加上诗中浓厚的隐逸思想,上继陶渊明、谢灵运,下开一代风气,与孟浩然并称“王孟”。此外,他本人笃信佛教,诗中也多有反映,后人称其为“诗佛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