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诗三百首第140首司空曙的《云阳馆与韩绅宿别》,收录于清人孙洙(蘅塘退士)《唐诗三百首》第五卷五言律诗。

《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》
作者:司空曙
故人江海别,几度隔山川。
乍见翻疑梦,相悲各问年。
孤灯寒照雨,湿竹暗浮烟。
更有明朝恨,离杯惜共传。

~~++

诗句解释

自从和老友在江海分别,山水相隔已多少个春秋。


忽然相见反而疑心是梦,相互悲叹各自询问年龄。


一盏孤灯照着凄寒夜雨,深深竹林浮动暗淡云烟。


更有那明朝的离愁别恨,难得今夜聚会传杯痛饮。



通用解释

和老朋友在江上海边分别以后,多少次相隔山川,难以见面啊。突然重逢,几乎怀疑是在梦中,我们相顾悲怆,互相问起现在的年龄。屋内一盏孤灯,映照着窗外寒冷的细雨,屋外被雨淋湿的竹子啊,在黑暗中升腾起层层雾霭。我们不禁想起明天又要分别,真令人惆怅啊,于是惋惜地把饯别的酒杯一起举了起来。

~~++

诗句注释

云阳馆:指云阳县的馆驿。唐代云阳县在今天陕西省泾阳县境内。
韩绅:别本作“韩升卿”,或疑即为虢州司户韩睿云(韩愈的祖父)第四子韩绅卿,曾为泾阳令,是作者的友人。
问年:动问年龄、岁数。
湿竹:别本作“深竹”。
共传:互相举杯。

~~++

诗句赏析1

本诗写诗人与故友久别重逢的惊喜交集以及复又分别的忧伤惆怅。诗由上次分别写起,接着写到本次重逢,然后写叙旧,最后写惜别,层次分明,错落有致。“乍见翻疑梦,相悲各问年”乃赠别诗篇之绝唱,与李益的“问姓惊初见,称名忆旧容”可谓异曲同工。云阳,县名,在今陕西省三原县境内。韩绅,生平不详。
首联写诗人与友人乍见又别之情,不胜黯然。两人上次别后,已历数年,山川阻隔,相会不易。其间的相思,自在言外。正因为相会不易,相思心切,所以才生发出此次相见时的“疑梦”和惜别的感伤心情来。首联和颔联,恰成因果关系。颔联为唐诗名句,情到极处,往往令人思绪纷乱。两人久别重逢,乍见故人,疑在梦中,正说明了彼此的深切思念和此次相逢的意外。假设上次相会后,两人都不曾牵挂对方,那么此次相逢也会平淡如水,怎么会“翻疑梦”呢。“翻疑梦”一语,情感真挚,将诗人惊讶、欣喜的心情表现得非常传神。可以说两人久别重逢后悲喜交加的心情,尽见于此三字之中。颈联和尾联接着写两人深夜在馆中叙谈的情景。相逢已难,又要离别,其间千言万语,不是片时所能说完的。所以诗人避实就虚,只以孤灯、寒雨、深竹、浮烟等景象渲染映衬,寄情于景。其中孤、寒、深、浮等字,立意高妙,不仅反映出人生聚散无期、人事浮游不定的现实,更渲染了诗人悲切惨淡的心境。这两句既是实写景物,又是虚写人的心情。尾联表面上是写劝酒,实际上却是在写伤别。诗人用一“更”字,就点出了两人即将再次分别的痛楚。“离杯惜共传”,在惨淡的烛光下,两位友人举杯共饮,表现出深厚的情谊和依依惜别之情。一个“惜”字,情意无限。

诗句赏析2

本诗内容与前首内容相同,都是写久别重逢又再次分别,抒发生活在动乱时代的感慨。首二联,写久别重逢的情景:开始感到意外,认为是梦,然后各问年龄,可见离别之久,变化之大,人已苍老。三联寓情于景,以夜雨孤灯、深竹风烟衬托心境的凄然。末联写明天又要离别,二人深夜对饮。与前首比,本篇情调更觉沉郁,诗中反映处在动乱的时代,会难别易,聚少离多,使人把分明的现实也当做是在作梦,这是极可叹的。
辛文房《唐才子传》称其诗“属调幽闲,终篇调畅”。胡震亨《唐音癸签》称其诗“婉雅闲淡,语近性情”。
清人乔亿:真情实语,故自动人。(《大历诗略》卷三)

诗句赏析3

我们会发现,这首诗和前一首也即李益的《喜见外弟又言别》非常相像,都是长久的分别后突然重逢,都是因重逢而惊讶恍惚,然后交谈至夜暮,重逢本应欣喜,但聚少离多,翌日又将各自东西,结尾也都深言聚而又别,为此怅惘,将悲凉情绪推至顶峰。

~~++

作者简介

司空曙(约720-约790)
字号:字文初,一字文明
籍贯:广平(今属河北永年县)
作品风格:闲雅疏淡
诗人小传:
司空曙(约720年~790年),字文明,或说字文初,广平(在今天河北省永年县东南)人,唐代诗人,“大历十才子”之一。他是大历年间的进士,磊落有奇才,因为性情耿介,不肯干谒权要,导致宦途坎坷。曾授洛阳主簿,未几,迁长林县丞,累官至左拾遗。后韦皋为剑南节度使,辟其入幕,官终于水部郎中。
司空曙为卢纶的表兄,两人并有诗名。其诗多为行旅赠别之作,朴素真挚,情感细腻,多写自然景色和乡情旅思,诗风闲雅疏淡,长于五律。胡震亨在《唐音癸签》中云:“司空虞部(水部之别称)婉雅闲淡,语近性情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