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诗三百首第306首王维的《秋夜曲》,收录于清人孙洙(蘅塘退士)《唐诗三百首》第十一卷七言乐府。全诗写少妇闺怨。春秋之交,夜凉如水,中天明月初现,穿轻薄罗衣的少妇夜深时分仍抚弄银筝,只因怕见自己独处空闺。盈盈月华,纤纤罗衣,在这般清华的富丽中,更映照出少妇的空虚与愁思。

《 杂曲歌辞 秋夜曲 》
作者:王维
桂魄初生秋露微,轻罗已薄未更衣。
银筝夜久殷勤弄,心怯空房不忍归。

~~++

诗句解释

夜里明月初升露水还略带寒意,轻罗单薄也不未收进去换夹衣。


凉夜已深还久久地拨弄银筝,心中怯怕守空房迟迟不愿归。



通用解释


明月初升,秋露尚稀,轻薄的衣服已显单薄,但还没有更换。长夜漫漫,于是我久久地弹弄筝弦,因为害怕独守空房而不忍心归去。

~~++

诗句注释


秋夜曲:属乐府《杂曲歌辞》,此诗《万首唐人绝句》和《全唐诗》都署为王涯作。王涯(764年~835年),字广津,太原人,唐德宗贞元八年(792年)擢进士,又举宏辞,调蓝田尉,久之,以左拾遗为翰林学士,进起居舍人,元和时累官至中书侍郎,同中书门下平章事。

桂魄:即秋月,因相传桂中有月,故此作为月的别称,骆宾王《伤祝阿王明府》中即有“嗟乎,轮销桂魄,骊珠毁贝阙之前,斗散紫氛,龙剑没延平之水”句。


~~++

诗句赏析1


这是一首写初秋夜晚闺中少妇思念远出的丈夫的诗。起句写秋月从东方升起,露水虽生,却是淡薄微少,给人一种清凉之感,烘托出女主人公清冷孤寂的心情。第二句写女主人公在气候转凉的季节还穿着轻软的罗衣,没有更换秋衣;暗示了对远方丈夫的思念。第三句写女主人公的弹筝行动,实际是写她独守空闺,彻夜不能寐,只能借弹筝排遣凄寂无聊之感。结句以巧妙的构思和表现方法,通过女主人公的心理活动,展示她独守空房的哀怨,道出了她深切怀念远出丈夫的情思。

诗句赏析2


诗写闺怨。女主人公明明不禁夜寒,却又伥望明月,调弄筝弦,不肯归回室内安睡,这是为什么呢?前三句都为第四句造势,第四句才点明主旨,是因为“心怯空房”所以才“不忍归”。“心怯空房”,当然是指丈夫远离,自己因而独守空闺,这般寂寞清冷的日子可怎么度过呀,如此漫漫长夜又如何得眠呢?于是只好找一些别的事情来做,比如弹筝,以排遣此难眠的时光。

首句写月升,明月有团圆之意,因此见月而思人,自然生发。继而再写露水尚微,则寒意不深,但正当夜间,“轻罗已薄”,是该到更换秋衣的时候了。很明显这是夏秋交替之际,因为节候的变迁,使人恍然悟到时光流逝的飞速,因而更思亲人。既然“轻罗已薄”,为什么不肯“更衣”呢?想必女主人公是在担忧丈夫的近况吧,不知道他是否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,有因季节更换而添衣吗?他身在外乡,想要按时换衣恐怕并不容易吧,那自己又有何心绪去“更衣”呢?以此托出思念之情更深更浓。

第三句“夜久”二字最堪玩味,长夜漫漫,都为难眠才于庭中弄筝,弄筝本为打发无聊寂寞的时光,但筝声本就凄惋,以情寄之,想必越弹越感悲哀吧。“殷勤”二字,指频繁、反复,如《后汉书·陈蕃传》中有“天之于汉,恨之无已,故殷勤示变,以悟陛下”句,虽然哀伤,却忍不住不去弹弄,因为筝声正可抒发她内心的惆怅无奈也。如此则怨妇之情,所处之境,备悉道出,再以第四句点明主旨,则全诗通体圆融,使读者见之而不禁心醉、心伤。

诗句赏析3


本诗是一首婉转含蓄的闺怨诗,语言委婉,情感细腻,着意描写寒意萧瑟的秋夜,女子深夜弹筝怕回空房的情景,抒写了女主人公的寂寞哀怨之情。《秋夜曲》,属乐府《杂曲歌辞》。

一二句主要描写秋天夜晚的冷清景色。“桂魄”、“秋露”等语交代了时令。“自古逢秋悲寂寥”,秋日总是令人觉得伤感,秋思更让人肝肠寸断。本诗选取秋景,也是在暗示女主人公空虚寂寥、万念俱灰的心情。第一句写月亮从东方升起,霜露微降,透出一种凉意,也渲染出女主人公孤独落寞的心境。第二句写女主人公在入秋天气转凉的时候还穿着轻而薄的罗衣,她为什么不回房间更衣呢?给读者留下了一个悬念。

第三、四句“银筝夜久殷勤弄,心怯空房不忍归”解答了“轻罗已薄未更衣”的疑问,原来,冷清的秋夜,女主人公在屋外拨弄着银筝,衣不胜寒,也不肯回房,正是因为屋内空空,回去也无人陪伴。她久弄银筝,并非心甘情愿,而是不想一个人回到房中面对难挨的孤寂。她满怀相思,夜不能寐,也只能借弹筝来排遣凄寂无聊之感。“怯”字还暗示了女主人公已经独居很久,爱人离开她很长时间了。

~~++

作者简介


王维(701-761)

字号:字摩诘

籍贯:太原祁(今山西祁县)

作品风格:清淡自然,辞秀调雅

诗人小传:

王维(701年~761年),字摩诘,祖籍太原,父辈迁居蒲州(今山西省永济县),是唐代最著名的诗人之一。他于开元九年(721年)中进士,旋任大乐丞,因故谪为济州司仓参军,后归长安。安史乱之前,王维累官至给事中,他一方面对当时官场感到厌倦和担忧,另一方面却又恋栈怀禄,不能决然离去,于是随俗浮沉,长期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。

王维诗画俱佳,也通音律。他在诗歌上的成就很高,无论边塞诗还是山水诗,各类主题皆有佳作,苏轼赞为“味摩诘之诗,诗中有画,观摩诘之画,画中有诗”。王维中后期诗作多描摹田园景物,再加上诗中浓厚的隐逸思想,上继陶渊明、谢灵运,下开一代风气,与孟浩然并称“王孟”。此外,他本人笃信佛教,诗中也多有反映,后人称其为“诗佛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