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诗三百首第215首秦韬玉的《贫女》,收录于清人孙洙(蘅塘退士)《唐诗三百首》第六卷七言律诗。此诗比兴意义明显,借咏贫女而自伤身世。首句以“蓬门”扣题,次句“自伤”为全诗抒情所在。中间二联阐明“自伤”之原因,颔联写美丑不分之世态,颈联写自身貌美节高。前者衬托后者,突出贫女的美好形象,使尾联中贫女的不公平遭际,更具典型意义。诗中贫女正如不遇之寒士,格调超卓,才能出众,却无法一展怀抱,只得孤芳自赏,自怨自伤。全诗婉转比附,贴切入微。
《 贫女 》
作者:秦韬玉
蓬门未识绮罗香,拟托良媒益自伤。
谁爱风流高格调,共怜时世俭梳妆。
敢将十指夸偏巧,不把双眉鬬画长。
苦恨年年压金线,为他人作嫁衣裳。
诗句解释
出生在贫家不识绮罗的芳香,想托个良媒说亲也自叹自伤。
有谁爱我风流自在清高格调,世俗人都爱奇形怪状的梳妆。
敢夸十指灵巧针计做得精美,不愿画蛾眉和他人比较短长。
深恨年年都拿着金线刺绣,总是为他人做出嫁穿的衣裳。
通用解释
她身在贫苦的人家,从来都未曾见识过绮罗的芬芳,想要托付个好媒人求嫁,但却徒增悲伤。有谁喜爱她这般仪态娴雅、品行高尚的女子呢?大家所爱的都是时下流行妆扮啊。她虽然十指灵巧,善用针线,却懒得把眉毛描得细长,去和别的女人争妍斗丽。恨只恨年年飞银针走金线,只为他人做嫁衣裳。
诗句注释
时世俭梳妆:语出白居易《时世妆》,言:“时世妆,时世妆,出自城中传四方,时世流行无远近,腮不施朱面无粉。乌膏注唇唇似泥,双眉画作八字低。妍媸黑白失本态,妆成尽似含悲啼。圆鬟无鬓堆髻样,斜红不晕赭面状……”这里是指流行的一种简单梳妆样式。
懒把:别本作“不把”。
压金线:用金线绣花,“压”是刺绣的一种手法,这里作动词用,是刺绣的意思。
诗句赏析1
这首诗历来以语意双关、含蕴丰富而为世人所传诵。诗人借一个未出嫁的贫女的独白和不幸遭遇,反映了不公平的世态人情,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怀才不遇、寄人篱下的感恨。
诗句赏析2
这首诗脍炙人口,很有名气。此诗所以成为名篇原因在于作者通过描写贫女的不幸命运,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存在的一种相当普遍的贤愚、美丑、庸俊颠倒的不合理的现象。贫女不公正的遭际具有典型性,反映了很多人的共同命运,具有较深的社会意义,因此这首诗理所当然地堪称千古名篇。
辛文房《唐才子传》评其诗:“有词藻,工歌吟,恬和浏亮……每作人必传诵。”
清人贺裳:秦韬玉诗无足言,独《贫女》篇遂为古今口舌。“苦恨年年压金线,为他人作嫁衣裳”,读之辄为短气,不减江州夜月、离妇琵琶也。(《载酒园诗话又编·晚唐》)
诗句赏析3
“为他人作嫁衣裳”,如今已经成为一句成语、俗语,由此可见此诗对后世影响之深。诗歌塑造了一位仪态娴雅、品德高尚、心灵手巧的贫女形象,这又是香草美人之喻,故而《唐诗别裁》中一针见血地指出:“语语为贫士写照。”
诗歌层次分明,首联先写其贫,并且未嫁。“蓬门”已出贫意,但诗人还要更细致地涂抹,说“未识绮罗香”,给读者留下的印象也便更为深刻。接着,说贫女“拟托良媒”,想要找个好媒人牵线,得以嫁个好人家,但笔锋随即一转,说“亦自伤”。为什么会“自伤”呢?想必是良媒难托,良人难嫁了。为何难嫁,后两联即给出答案。
颔联是写贫女之德,“风流高格调”,这里的风流是指举止得体、杰出而不同流俗,高格调是指言行、节操、品味都很高。然而在此前先着“谁爱”两字,便见其悲,原来好的品德、言行,当世是没有人喜爱的啊。人们都喜爱些什么呢?对句给出答案:“共怜时世俭梳妆。”原来人们所喜爱的是那描八字眉、涂黑嘴唇,怪里怪气的“时世妆”。既然以怪为美,当然会把正常的、清丽的容颜当成是丑了。
颈联再写贫女之才,她十指灵巧,工于针线,并以此为傲,她不肯把时间都浪费在描眉涂脂,和别人比较妆饰之类无意义的事情上去。和颔联相同,这其实也是对比,指贫女努力工作,而别的女子却以竞妍争丽为荣。时代的评判、社会的眼光既然如此,也难怪她根本嫁不出去了。
尾联更进一步慨叹贫女难嫁之悲,与首联遥相呼应,她一年年辛勤工作,缝制嫁衣,但这些嫁衣都是供给别人使用的,她自己却始终未能穿上。诗歌以贫女为喻,实写贫士,他们因为出身寒微而难以仕进,他们因为执着正道而为俗论所讥,他们努力工作却只是哄抬着那些阿谀小人上位,这难道不是极大的悲哀吗?结句“为他人作嫁衣裳”既是无奈的慨叹,同时也是愤怒的疾呼,这一呼声蕴含着广泛深刻的内涵、浓厚的生活哲理,从而使全诗具备了强烈的社会现实意义,将格调高高地显扬起来。
作者简介
秦韬玉
字号:字中明,一作仲明
籍贯:湖南
作品风格:奇雅轻巧
诗人小传:
秦韬玉,生卒年不详,字中明,一作仲明,京兆(今陕西省西安市)人,或云郃阳(今陕西省合阳县)人,唐代诗人。他出生于尚武世家,父为左军军将。秦韬玉因累举不第,乃谄附当时有权势的宦官田令孜,充当幕僚,官丞郎,判盐铁。黄巢军攻占长安后,他从僖宗入蜀,中和二年(882年)特赐进士及第,编入春榜。田令孜又擢其为工部侍郎、神策军判官,时人戏为“巧宦”,后不知所终。
秦韬玉善为七言,构思奇巧,语言清雅,意境浑然,多有佳句,艺术成就颇高。《唐才子传》中说他“少有词藻,工歌吟,恬和浏亮”。